枇杷原產于日本印度越南(枇杷原產于日本)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枇杷果

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花可入藥。 樹高3~5米,葉子大而長,厚而有茸毛,呈長橢圓形,狀如琵琶。別名又叫蘆橘、蘆枝、金丸、炎果、焦子。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稱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枇杷的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有五塊花瓣,直徑約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為蜜源作物。枇杷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實。

枇杷產地分布廣泛,中國大部分區域都有種植。產甘肅、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各地廣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枇杷清香鮮甜,略帶酸味,與櫻桃、梅子并稱為“三友”。

營養搭配

營養分析

  1. 枇杷中所含的有機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對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當的作用;

  2.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3. 枇杷葉可晾干制成茶葉,有泄熱下氣、和胃降逆之功效,為止嘔之良品,可治療各種嘔吐呃逆。

4.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曬干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制成“川貝枇杷膏”

5. 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預防四時感冒;

食物相克

  元代賈銘《飲食須知》提到“小麥勿同粟米、枇杷食”。

食療作用

  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

  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氣不足等病癥。

  應用于咳嗽:枇杷核9~15克,搗爛,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枇杷葉功效多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肺痿咳嗽、胸悶多痰、勞傷吐血者及壞血病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2. 脾虛泄瀉者、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枇杷

今年66歲的林順權教授,是福建仙游書峰人。從小與枇杷結緣,一輩子都在從事枇杷的研究工作。1988年公派到日本留學時,林順權發現原來國際上枇杷的學名統一為“日本山楂”,且被認為原產日本。而據資料記載,枇杷原產中國,唐朝期間隨日本遣唐使傳入日本。為此,林順權用一輩子做研究、寫論文糾正這一說法。

枇杷原產于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良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促使枇杷在我國得以廣泛栽培。目前枇杷在我國主要分布于甘肅、陜西、河南、江蘇、安徽、四川、湖南、云南、貴州、廣東等地。

綜上,枇杷原本就產自中國,但是日本卻把枇杷命名為日本山楂,并原產日本,這是極大的誤導現象

其實,除了琵琶,許多被認為是日本的東西,起源都在中國,比如茶道、日本鶴(我國的丹頂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