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最危險的scp排名(阿爾卑斯和危險的森林)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這是“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卡羅琳海山北側、水深1200米左右的地方采集到的“深海小飛象”(8月21日攝)。它是一種人們了解不多的特殊章魚——煙灰蛸屬章魚。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新華社“科學”號8月2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對此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卡羅琳海山進行科學考察。“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本航次已下潛6次,取得了豐富生物樣品,其中包括一些非常罕見的深海生物

“深海小飛象”:長相憨厚的罕見章魚

“發現”號21日在卡羅琳海山北側、水深1200米左右的地方采集到一只憨態可掬的“深海小飛象”,它的兩個鰭如大象的兩個耳朵在水中搖曳,非常萌。

“深海小飛象”是一種人們了解不多的特殊章魚,是煙灰蛸屬章魚。它們廣泛分布于溫帶、熱帶和寒帶海域的大陸架,生活水深在100米至7000米間。

章魚被認為是活著的無脊椎動物中最聰明的。作為章魚家族的一員,“深海小飛象”也擁有非同一般的大腦袋,估計它的“智商”同樣是無脊椎動物中的佼佼者。

這是“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采集到的寄居蟹(8月21日攝)。這只寄居蟹所寄居物體的外圍是手套狀的海葵。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寄居蟹:海葵“手套”當“房子”

本航次中,“發現”號還采集到多只寄居蟹。其中,一只寄居蟹所寄居物體的外圍是手套狀的海葵,像是在“手套”中間鉆了一個窟窿。科考隊員介紹,這只寄居蟹先在一個貝殼里寄生,海葵再附著在貝殼上面,貝殼逐漸被腐蝕,寄居蟹就直接寄居在海葵中了,看上去像是寄居蟹“打洞”鉆進了海葵中。

寄居蟹又名“白住房”、“干住屋”,它的腹部較柔軟,不像常見的螃蟹身體上有較硬的殼,因此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寄居在別的物體中,作為身體的保護。寄居蟹外形介于蝦和蟹之間,多數寄居于螺殼內。

這是“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采集到的偕老同穴海綿(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偕老同穴:象征永恒愛情的海綿

偕老同穴是什么?拗口的名字寓意永恒的愛情,其實它是一種海綿。“發現”號在本航次中采集到了多個偕老同穴海綿,它們擁有非常精致的白色網狀身體,有的表面還有刺,在西方也被稱作“維納斯的花籃”。在一些地方,其標本被作為結婚禮物,祝福新人白頭偕老。

偕老同穴海綿的名稱和一種稱為“儷蝦”的小蝦有關,這種蝦小而纖弱,它們在很小時,常一雌一雄從海綿小孔中鉆入,生活在里面既安全又能得到食物,隨著小蝦長大,它們在海綿體內再也出不來,成對相伴直至壽終,因此人們把這種海綿稱為偕老同穴。

“海綿寶寶”的卡通形象深受小朋友喜愛,其實海綿一般都是固著在海底,不像動畫片中的“海綿寶寶”能到處跑。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6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洋里,至今已發展到1萬多種,有一個龐大的“家族”。

這是“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采集到的海蛇尾(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海蛇尾:“斷腕”求自保

五條長長的“尾巴”有的前伸,有的拖后,像蠕蟲彎曲蠕動,又像蛇蜿蜒前行,這就是海蛇尾,這五個“尾巴”其實是海蛇尾的腕。

海蛇尾有2000多種,是棘皮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它有細而脆的腕,在受到攻擊或感到有危險時,很容易將部分腕甚至整個腕斷掉,以此吸引天敵的注意力,然后乘機逃走,而它失去的腕可以再生。

和海蛇尾有同樣斷腕本領的還有海星,“發現”號本航次中也采集到了多只海星。

這是“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采集到的柱星螅,是水螅蟲類的珊瑚(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柱星螅:主要負責“美”

外形似一把精美的扇子,身體像樹木一樣,有一根主干,旁生出很多枝杈,枝杈呈現的花紋又好像是能工巧匠的雕刻之作。它的主體是很多女士都喜歡的粉色,頂端則是純潔的白色,像一名優雅的“女士”佇立在卡羅琳海山上。

這是“發現”號采集到的一個柱星螅,是水螅蟲類的珊瑚,在世界各大洋均有分布,目前已發現260多種。它雖然不是珠寶級的珊瑚,但卻是深海珊瑚的重要一員,為其他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提供棲息地。它對人類的主要用途就是觀賞,主要負責“美”。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開展水體與生態調查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海山采集到巨型海參和峭壁海葵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再燒有滅絕危險!澳政府稱考拉袋鼠面臨嚴重"生態災難")

救援人員抱著后腿被燒傷的澳大利亞袋鼠(路透社)

海外網1月13日電 澳大利亞山火肆虐引發全球關注。13日,澳大利亞政府撥款5000萬澳元(約合2億3700萬人民幣)給一項野生動植物緊急恢復項目,稱山火導致澳大利亞面臨“生態災難”,嚴重威脅著包括考拉、巖袋鼠等在內的幾個物種。

據路透社13日報道,澳大利亞嚴重的火勢已將超過1120萬公頃的土地夷為平地,這幾乎是英國的一半面積。山火嚴重破壞了當地本土動物的棲息地。

統計稱,多達數十億的動物,包括牲畜和家養寵物或在大火中死亡,或正處于缺乏食物和庇護場所的危險中。

澳大利亞袋鼠島青少年搶救考拉(推特截圖)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賴登貝格13日訪問了麥格理港的考拉醫院,醫院里有45只考拉在治療燒傷。弗賴登貝格對記者說,這是一場生態災難,而且這場災難仍在持續。“我們知道本土的動植物受到了多嚴重的破壞。”

救援人員從火場中搶救動物(路透社)

澳大利亞的袋鼠、考拉和負鼠在火中的圖片,以及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當地動物的畫面牽動著世界各國人的心。一些好心人發起活動,為受傷的野生動物提供了保護袋和毛毯。

世界自然基金會向澳大利亞政府提供建議,稱有13種動物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

澳大利亞的考拉(路透社)

其中包括三種極度瀕臨滅絕的物種:科羅澳擬蟾、攝政食蜜鳥和西部地棲鸚鵡。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全球重要的地區,如岡瓦納雨林、藍山地區,以及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和斯特靈山脈都遭受了災難性燒傷。”

其他面臨危險的動物還有澳大利亞東南部的考拉種群、袋鼠島袋鼩、輝鳳頭鸚鵡等。

據了解,澳大利亞山林大火從2019年9月持續至今,目前已造成至少28人死亡,數千所房屋被摧毀。悉尼大學生態學家克里斯·迪克曼稱,自去年9月以來,澳大利亞已經發生了數百起森林火災,超過10億的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可能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