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幣充話費的步驟(手機話費余額怎么充值q幣)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按照慣例,差評君每周日是一定要睡到 12 點才起床的,可今天剛剛 10 點多,差評君的工作群就開始 “ 叮叮 ” 響個不停。。

本著 “ 有事瞅瞅無事靜音 ” 的原則,抓起手機一看。。

(此說法已被官方辟謠,金額夸大)

拼多多被薅了三百多億??嚇得差評君倒吸一口涼氣,腦子一下子就清醒了,趕緊瞅瞅這個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據網友的描述,起因是拼多多出現了可以大量領取的無門檻 100 元優惠劵

有效期居然有一年

但這個優惠劵并不是拼多多本身放到 APP 上的,而是有專門的黑產羊毛黨發現了拼多多一個過期優惠劵漏洞,并制作了二維碼將這個漏洞傳播出去,自認為法不責眾,可以安心薅羊毛。。

于是 19 號半夜,也就是 20 號凌晨,這個二維碼從羊毛群傳到了朋友圈,又從朋友圈傳到了微博上,頓時羊毛的規模變得浩浩蕩蕩,有人甚至一晚上沒睡,薅了幾十萬的羊毛。。

(圖片來自南方都市報)

這么大個漏洞,傳播的這么廣,按理說,拼多多這種上市企業應該很快就發現風險,把它按死在搖籃里。。

然而,直到今天早上九點,那個二維碼仍然有效。漏洞持續到了九點半左右,才終于被官方全部封死。。

可惜,這時候已經晚了。

拿著免費的優惠劵,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要將這個燙手的山芋兌換成商品。

普通人拿著這個優惠劵可能是買一些自己想要用的商品,而有經驗的羊毛黨,第一時間就會將這個換成 Q 幣或者話費這種即時到賬的東西,免的夜長夢多。

果然,等官方反應過來,那些領了這種優惠券但沒使用的,第一時間就被收繳。

用這個優惠劵買普通商品的,因為沒有發貨,會直接被拼多多進行了強制退款處理。

按照常理即時到賬的 Q 幣不會有受到波及,但這次利用漏洞充值 Q 幣的,都被騰訊強制凍結了,并且是賬戶里所有 Q 幣全部凍結。

有個差友跟差評君說,他花 41 塊再加上這個優惠劵,買了 150 Q 幣,現在是羊毛沒薅上,反被搭進去不少。。

誰讓騰訊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占比 18.5%,拼多多這個小弟遭殃,掉的可是老大哥騰訊的肉啊,這能不管么。。

凍結 Q 幣之后,現在擺在拼多多面前,唯一的難題就是,充了話費的那些怎么辦?

差評君覺得,沖著處理 Q 幣的手段,話費這個肯定也不能輕易放過,拼多多絕對會跟三大運營商進行溝通,請求異常充值回滾機制。

至于用戶那邊,大額的直接電話溝通,協商退回,不服的按法律中的 “ 不當得利 ” 起訴一波,把涉黑產的交給警方處理;小額的如果處理不過來,就當給用戶發年終紅包了。

沒準拼多多真的能把這次的損失壓低在百萬級別,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操作可就非常優秀了,比當初 Airbnb 那個還要秀。。

如果最后拼多多能把損失降得比較低,那就意味著拼多多不僅以極低的成本迅速獲取大量前去薅羊毛的新注冊用戶、訂單量、成交額、 APP 活躍度,而且因為事態不斷變化,也把人們的眼球吸引了一天,光微博熱搜就上了四次,多少廣告費才能獲得這種曝光量?

總的來說,打了一整天全國范圍的廣告,而唯一帶來的壞影響就是,業內對拼多多的評價又低了許多。。

針對無門檻優惠劵,不僅沒有領取張數的限制,而且,同一聯系人、同一地址、同一賬號異常大量重復下單,也沒有什么預警,只能說風控控制水平太差了,也就怪不得,黑灰產的人特別喜歡拼多多這個平臺。

到現在為止,拼多多官方并沒有公布具體的損失金額,關于話費部分的處理方式,估計周一才能公布。。

不過,拼多多倒是迅速回應了網上流傳甚廣的一些圖片,損失 200 億、法院起訴用戶的、 “ 多多哥 ” 微信聊天、脈脈上 ID 為 “ 鹿杖客 ” 的爆料、聯通話費被全額收回、QQ 賬號被凍結的圖片,全都是謠言

這件事情,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從昨天羊毛黨的狂歡盛宴,到今天拼多多挽回損失,大部分人吃瓜的心路里程也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抱怨 ” 這等好事怎么每次都只聞到尾氣 ”,到后來慶幸,“ 幸虧自己沒撿這便宜,沒準還要得不償失,那些玩大的莫不是要去牢里過年了 ”。。

差評君跟大家解釋一下,在法律上,利用 bug 薅羊毛的,屬于不當獲利。當年許霆案,就是銀行取款機壞了,可以免費取錢,他取了十幾萬,直接被判了五年刑期。。

一般來說,遇到今天這個事情,如果平臺不追責,說明平臺大度有錢重名聲,如果平臺追責,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然也不能真的大過年的吃牢飯是不?

小便宜貪不得,小擼怡情,大擼傷身,強擼灰飛煙滅~

擼羊毛,慎重啊。。

圖片來源:差評君和他的小伙伴們微博參考資料:36Kr,《拼多多出現漏洞或已造成數千萬損失,公司稱已經報警》南方都市報,《拼多多否認被薅兩百億!客服稱“系統故障誤發優惠券已自動收回” 》

不能因為技術盜竊的便利和無障礙,圍觀者就輕松諒解他人,寬容自己。

全文6870字,閱讀約需13.5分鐘

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可能引發國內資損規模最大的黑灰產事件。

1月20日凌晨,有網友稱拼多多存在重大Bug,“只需支付4毛錢,就可以充值100元話費”“有大批用戶開始薅羊毛,一晚上200多億都是話費充值”。根據網友曬出的截圖,此次拼多多的100元無門檻券全場通用(特殊商品除外),有效期為一年。

拼多多方面表示,當日凌晨有黑灰產團伙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

針對該事件,拼多多稱目前上海警方已以“網絡詐騙”的罪名立案并成立專案組,并依據“財產保全”的相關規定,對涉事訂單進行批量凍結。拼多多平臺正配合警方,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并最終依據警方的調查結果對相關訂單做出依法依規處理。

對于損失高達200億的說法,拼多多回應稱這一數字不實。拼多多稱黑灰產團伙大量盜取優惠券,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預計本次事件造成的最終實際資損大概率低于千萬元。

━━━━━

一個Bug引發的薅羊毛事件?

▲圖/視覺中國

1月20日上午9點5分,小南在自己的“閨蜜群”里收到一條鏈接,閨蜜告訴她,只要點擊這個鏈接,就可以領取拼多多的100元優惠券。

“我以為就是一般的促銷或者拉新優惠活動,就下載了拼多多App,選來選去,訂了一個一直想買的智能音響。”小南告訴新京報記者,她領取的這個優惠券是“無門檻,一年有效期”。

“這個鏈接是我的室友在她的朋友群里看到的,然后再轉發到我們閨蜜群里。后來看到網上的熱搜,我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涉及薅羊毛。”小南表示,“1月20日上午10點20分,我用優惠券購買的商品就已經聯系了順豐快遞,連快遞單號都告訴我了,但截至現在該商品還處在‘商家正通知快遞公司取件’的狀態。”

在最新的情況說明中,拼多多表示黑灰產團伙所利用的“優惠券漏洞”盜取的相關優惠券,為拼多多此前與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開展合作時,因節目錄制需要特殊生成的優惠券類型,僅供現場嘉賓使用。

然而,黑灰產團伙通過非正常途徑生成的二維碼掃碼后獲得相關優惠券,該二維碼多流傳于社交平臺相關黑灰產群。通過該二維碼,原本每個認證信息的用戶可且僅可領取一張無門檻100元優惠券,而非此前網絡流傳的單個ID可以“無限領取”。

因此,黑灰產團伙通過“養貓池”(用手機卡蓄養大量虛擬賬號)等不法手段,實現N張手機黑卡同時作業,批量盜取該種優惠券,并通過手機話費、Q幣等虛擬充值的方式,試圖在短時間內迅速轉移此類不當所得,涉案優惠券總金額達數千萬元。

拼多多風控團隊負責人表示,黑灰產團伙在盜取金額巨大的優惠券并轉移其不當所得后,期望達成“法不責眾”的效果,迅速通過網絡和社交群將二維碼分享出去,誘導一些普通消費者跟風掃碼。

拼多多強調,此種類型的優惠券從未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出現在平臺正常的線上促銷活動當中,甚至從未有任何線上入口,拼多多亦未曾針對該類型優惠券生成任何二維碼。但二維碼具體的生成及傳播過程,仍待警方調查后公布最終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職業羊毛黨看中充話費和Q幣是自動發貨,因此將優惠券迅速兌現。對于拼多多而言,能否向三大運營商以及騰訊追討這一次損失成疑,目前拼多多亦未透露是否有追討資損的具體方案。

━━━━━

收回優惠券合理嗎?

出現Bug被用戶“薅羊毛”的現象在國內互聯網行業中時有發生。

2018年元旦期間,騰訊視頻發起優惠充值活動,但因為活動服務器后臺數據出現異常,有部分用戶在充值一個月時出現應該支付優惠價18元實際僅被扣費0.2元的狀況。當時這一漏洞共引來39萬用戶參與。

其后騰訊公告稱,這是公司的工作失誤,公司將這些異常訂單全部兌現,且不再扣費。最終,騰訊為這個Bug付出超過5000萬元的代價,但同時贏得網友的好評。

但拼多多并未“順應民意”自掏腰包。在發現漏洞后,拼多多在當日9時左右緊急將所有優惠券的領取方式下架,同時取消了用戶已領取但未使用的優惠券,記者留意到,當時拼多多還對App進行了優化更新。為了補償用戶,拼多多向受影響用戶發放5元無門檻優惠券,有效期為50年。

拼多多表示,此次事件與其他公司一系列因Bug所致資損事件存在本質差別,這一次是“套券詐騙”的網絡詐騙案件。“如按照網絡中前者被以‘ATM機誤吐鈔’現象做類比,后者則相當于非法團伙撬開ATM機后實施盜竊。”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從法律責任認定和用戶權益保護角度出發,如果是平臺主動推出的活動,那么應按照官方說明來兌現承諾,也就相當于在線跟用戶簽訂協議,平臺當然要執行。“但拼多多相關聲明已經顯示,是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了優惠券。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拼多多取消或收回優惠券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他表示,如果此次拼多多出現優惠券漏洞是黑產羊毛黨惡意行為,這類交易屬于存在“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拼多多)是可以要求撤銷的。”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亦認為,拼多多收回已經領取但還沒有使用的優惠券,這一做法并不會和剛出臺的《電商法》相沖突。此次事件中,拼多多采用收回已領取但未使用的優惠券這一方式來應對,屬于合理的補救措施。

另據記者了解,當日11時左右,拼多多的工作人員已經向部分商家發出通知,凡是已使用100元無門檻券的訂單不允許發貨。

根據《電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條款等含有該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曹磊表示,拼多多這一做法與《電商法》不沖突。“惡意利用系統漏洞獲取的優惠券,不能有效地折抵付款中的相應付款義務,所以應該視為未完成付款義務,不受電商法第四十九條第2款的約束,商家可以不發貨。”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則告訴記者,如果用戶已經使用優惠券購買拼多多上第三方商家的商品,用戶和商家之間的合同已經成立,拼多多可以去追究用戶的責任,但不能阻止商家發貨。

━━━━━

為何會發生“薅羊毛”事件?

關于風控的問題,拼多多表示公司一直有風控體系建設,而且本次事件不涉及任何數據安全問題,平臺消費者原本正常領取的優惠券使用不會受到影響。為進一步加強“特殊優惠券”相關風控體系,拼多多透露公司已成立技術專組。

對于拼多多“被薅羊毛”一事,某反詐騙安全團隊專家陳鋒(化名)表示,有許多手段可以防止平臺被惡意“薅羊毛”,包括限制優惠券的總數以及優惠券的應用場景,“比如設置最多10萬張券,只能用于滿200元的實物訂單,再加上最基礎的防薅羊毛策略,就能保證不出大問題”。

對于為何風控系統沒有監測到異常情況,拼多多回應稱事件發生時正值平臺大促,其間有大批量平臺正常發放的優惠券被消耗。直至當日上午9時,遭盜取優惠券和正常優惠券的總和突破平臺預設閾值,系統才監控到異常并自動報警后,拼多多在第一時間修復相關漏洞。

根據網友截圖,此次事件中拼多多的優惠券屬于“無門檻全場通用”,還有網友曬出了充值話費、購買Q幣的截圖,有的充值金額甚至高達5萬元。“在此事件中,拼多多的業務規則出現了問題,最基本的防薅羊毛手段都沒有設置。”陳鋒稱。

在陳鋒看來,目前確實存在專業的“羊毛黨”,針對不同平臺,這些羊毛黨擁有注冊賬號(涉及手機號、接碼平臺等)、下游支付渠道、清洗轉移渠道等等,而消息靈通與否以及設備的專業程度則決定了這些羊毛黨的收入。

━━━━━

羊毛黨的行為涉嫌犯罪嗎?

事實上,在《拼多多服務協議》7.1禁止行為中已明確,用戶使用拼多多平臺外掛和/或利用拼多多平臺當中的Bug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赫然在列。

韓驍表示,用戶利用系統漏洞大量領取平臺的優惠券并以此獲利,可能涉嫌盜竊罪,若獲利數額達到相關標準,則有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不過他強調,如果是平臺的普通客戶,并非有意識地通過這一安全漏洞大量領取優惠券牟利,而僅領取了數量較少的優惠券,沒有盜竊的主觀故意,客觀上獲利也未達到量刑標準,則并不構成盜竊罪。

對于薅羊毛黑產是否涉嫌違法犯罪,陳鋒表示比較難以判斷,“一般而言首先必須有公司報案,而此前的實際案例中,最多的情況可能會協商,協商不成按詐騙來辦,但最終是否違法或者犯罪還要看公檢法機關的定性。”

拼多多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對于遭裹挾的普通消費者,平臺主觀意愿上不會進行進一步追責,但不支持此類非正常行為。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認為,黑產灰實際上是一個網絡術語,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和外延;從拼多多事件來看,所謂“黑產灰團隊”,有幾個事實應當是明確的:1.應當是主動尋找系統漏洞,而非進行系統破壞和篡改;2.主觀上知道是漏洞;3.客觀上利用漏洞牟利;4.優惠券應當是具有一定價值的財物。從犯罪構成要件看,個人認為涉嫌盜竊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則表示,當平臺出現優惠券Bug,且原因不明時,分兩類情況:第一,若是涉及計算機系統破壞出現Bug的,屬于《刑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情節特別嚴重有五年以上的刑期。第二,若是不涉及系統破壞,僅是利用漏洞,這類情形嚴重的話,實踐中涉及盜竊罪、侵害知識產權罪,不嚴重的話,薅到的券屬于不當得利,應予返還。

在此次拼多多事件中,黑灰產團隊在刷了足夠多的優惠券賺取利潤后,出于“法不責眾”的心理將優惠券鏈接公布于眾。朱巍認為,除了自己刷,還發布相關信息的人,傳播這類信息可能涉及前面罪名的共犯,也可以單獨構成傳授犯罪方法罪,或構成擾亂市場秩序的行政處罰。

在朱巍看來,少量刷的人,一般不構成犯罪,但其“所得屬于不當得利,應及時予以返還”。若是在事實公布后還刷的,就構成盜竊罪。

曹磊表示,對黑灰產的認定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由相應的監管部門,或者是公安網監來進行認定。當然,平臺方如果能夠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材料,也將有助于監管、司法、公安等部門進行認定。

━━━━━

對拼多多影響有多大?

憑借著社交電商全新打法,成立僅三年時間的拼多多已經是國內最成功的獨角獸企業之一。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研報,首次把拼多多納入研究范圍,給予“增持”評級,并把目標股價定為29美元。

拼多多財報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33.72億元,同比增長697%,環比增長24%;去年前三季度共實現74.66億元營收,同比增長約12倍。但并不樂觀的是,拼多多凈虧損進一步擴大,去年第三季度虧損10.98億元,遠高于前年同期的2.21億元;去年前三季度共虧損77.93億元,前年同期為5.39億元。

拼多多仍在投入大量的資金拉新,通過冠名綜藝節目等方式繼續拉動用戶增長率和活躍度。財報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銷售及營銷費用高達32.3億元,同比增長655%,主要原因是由于品牌推廣活動及線上線下廣告及促銷活動增加所致。

拼多多狠砸營銷費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獲客成本在走高。2017年三季度,拼多多單個新用戶的獲客成本為13元,但去年上半年已經飆升至55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拼多多在去年第三季度投入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828%,但其研發費用僅為銷售和營銷費用的1/10。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拼多多已于1月20日下午在招聘平臺發布多個與風控相關的職位,包括風控總監、風控策略/模型專家等。

經過此次事件后,拼多多的研發費用或許將保持高增速。

━━━━━

薅羊毛黑產已發展出高度分化的產業鏈

陳鋒對記者表示,“薅羊毛”行為指的是新興消費群體搜集網貸平臺、電子商城、銀行、實體店等各渠道的優惠促銷活動、免費業務之類信息,注冊大量“小號”模擬大量正常用戶參與活動,從而以相對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物質上的實惠,這一群體被稱為“羊毛黨”。

━━━━━

不僅薅羊毛,還刷好評、做水軍

新京報記者采訪多位專家了解到,目前薅羊毛黑產擁有高度分化的產業鏈條,主要包括:上游的軟件開發人員、腳本開發人員、接碼平臺等提供可以批量注冊賬號的工具;中游黑產團隊通過購買大量手機SIM卡,再通過這些軟件工具和貓池等硬件設備將自己模擬成大量普通用戶,惡意注冊各平臺賬號并養號,在“薅羊毛”機會出現時利用大批量的賬號賺取收益;下游擁有能夠快速將優惠券等平臺內資金轉移出去的支付以及清洗轉移渠道。

有熟悉網絡黑產的人士告訴記者,從事薅羊毛黑產所必須的“硬件”包括手機SIM卡、貓池等,軟件則包括接碼平臺、動態IP技術等。“例如為了限制薅羊毛行為,許多平臺會記錄注冊用戶的IP,此時上游提供技術支持的黑產能夠通過動態IP技術形成比較大的動態IP池,再租售給下游薅羊毛黑產團隊使用。”

在他看來,擁有了上游的軟硬件設備,薅羊毛黑產就具備了大批量注冊平臺賬號并領取優惠券的條件。而當刷完優惠券后,還需要能夠快速變現的渠道。“在此次拼多多事件中,大量黑產選擇將優惠券變現為系統自動發貨的Q幣、手機話費等。目前,存在將Q幣和手機話費等合理變現的灰產平臺,一些購物網站上也可以買賣優惠券,這都是羊毛黨們的變現渠道。”

“羊毛黨們‘薅羊毛’的本質就是,其能夠模仿成大量用戶,讓發放優惠券的企業識別不出來。但一般來講,擁有大量賬戶的黑產團隊能做的不只有薅羊毛這一件事,大量賬號能夠用來刷好評、做水軍等,”該人士表示。

━━━━━

打擊薅羊毛黑產要從源頭開始

在采訪中,多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要打擊薅羊毛黑產,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打掉其產業鏈上游的惡意注冊工具提供商。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遼寧省公安廳曾就惡意注冊上游工具軟件發起名為“610”的專案打擊。曾經參與該案件的一名網絡安全專家稱,在專案中,其鎖定了頭部惡意注冊工具軟件數款,其中一款名為XXTouch的按鍵精靈軟件能夠模擬人操作手機的行為,并擁有可簡易化實施改機工具的功能,包括偽裝手機信息、GPS信息功能。“簡而言之,在不考慮效果的情況下,XXTouch一款軟件已經做到惡意注冊除IP更改外的所有環節技術提供,在其看似中立的偽裝下,實際上為惡意注冊黑產配備了全套武器。”

該專家表示,對于打擊惡意注冊,最好的辦法是能夠斬斷惡意注冊黑產鏈最上游,從生態上擠壓惡意注冊的生存空間。這包括偽造設備硬件信息實現多開的改機工具,沒有改機工具,惡意注冊不具備實施性;以及輔助自動化操作的群控和按鍵精靈軟件,沒有自動化,惡意注冊無法擺脫高昂的人力成本。

但他同時認為,由于惡意注冊軟件在黑產圈普及,導致惡意注冊工作室的開設門檻極低,一次集群行動可以打掉一個地區的一批團伙,但是很可能其他地區馬上就有新的團伙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羅亦丹 編輯 李薇佳 王進雨 校對 何燕

━━━━━

黑產“薅羊毛”就是犯罪

該還的總歸要還。一大早,前天參與拼多多薅羊毛狂歡的一些用戶發現,拼多多平臺強制取消了部分訂單,也有充值話費的網友發現,自己的話費被運營商強制退回。但沒想到的是,如今薅羊毛也可以理直氣壯地站在道德高地。一些用戶在接受采訪時義憤填膺,認為自己只是領了個優惠券,平臺不該強制取消,不少人認定平臺的錯不應該讓用戶承擔損失。

尊重他人財產權,是基礎社會規則的一部分,而薅羊毛和網絡黑產,多數情況下做的事,都是數據時代的欺詐和盜竊。

在拼多多提供的詳細聲明中,能清晰看到羊毛黨是如何侵占企業利益的。聲明顯示,羊毛黨們所利用的優惠券,是拼多多與某電視節目合作中臨時生成的優惠券,并且,從未公開出現在任何一次促銷活動之中,也沒有開放過入口。而黑產團隊通過非正常途徑發現漏洞并生成二維碼,在公開范圍內進行了傳播。

這已經是很明顯的技術犯罪,與傳統意義上的“薅羊毛”完全是兩碼事。通俗來說,這等于是一個專業團隊發現了他人門鎖上的漏洞,攻破門鎖進行盜竊,并且,為了免除責任,干脆將大門敞開,讓所有人都進來搬點東西回家,以制造一種“公開發放優惠券”的假象,來免除盜竊責任。

因此,用戶抱怨平臺不該收回優惠券完全沒有任何道理可言。不管是遇到他人家門洞開,還是高速路遇到貨車翻車,用戶都沒有理由拿走原本屬于平臺的東西。這是對他人財產權的基本尊重,失主也理所應當可以采取各種手段索回丟失資產。

對于像拼多多這樣的新晉電商巨頭,此次攻擊事件暴露了其風控體系的基礎漏洞。但更值得反思的是,一起本質上是嚴重的盜竊公司財務案件,為何在公共輿論里陷入了一種無罪化的狂歡?

不能因為技術盜竊的便利和無障礙,圍觀者就輕松諒解他人,寬容自己。

“羊毛黨”三個字剛見諸報端時,的確曾享受過一陣子道德豁免的特權。當時,互聯網公司因為風控體系和制度設計問題,經常出現一些能夠被用戶利用的打折漏洞,繼而,羊毛黨也在很多人心中,有了一種“個體通過精明算計與商業巨頭討價還價”的假象。但隨著技術和風控手段升級,普通人意義上的“薅羊毛”空間幾乎不存在了。羊毛黨成為一個專業的犯罪團伙,他們掌握大量的手機黑卡,利用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漏洞瘋狂獲利。事實上,現在有不少羊毛黨,就是利用技術漏洞進行高科技犯罪、游走在欺詐和盜竊邊緣的專業團伙。曾有專業機構做過統計,國內網絡黑產上下游從業者超過160萬人,每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從傳統的銀行、保險公司再到電商平臺,都成為他們攻擊的對象。

這是對商業環境和共識明目張膽的侵犯。公眾應當認識到,黑產團隊并不是什么草莽英雄,也不是什么草根代表,他們既侵犯了企業的利益,也剝奪了用戶紅利,并最終破壞了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連結。而打擊黑產和羊毛黨,也應當成為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共識。文/胡涵(媒體人)

值班編輯 吾彥祖 花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