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四]
心里憋悶唱起來
不知不覺天色晴朗起來,幾抹妖艷的火燒云掛在天邊青色晚霞的邊緣,那火燒云的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幻,一會兒像飄揚的紅幡,一會像怒放的映山紅,一會兒又像張牙舞爪的赤龍,隊伍走的更慢了,“老年樂隊”也趁機歇一會兒。
河對岸,有位放羊的大爺遠遠的朝我們揮鞭子,羊群在夕陽下吃草。
“老江頭、老四!別盡吹那酸調調兒!這是鬧啥哩!” 看見我們走過來,放羊的大爺喊道。
“沒啥!鬧鬧心里敞亮!”江爺回答。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三娘河的爺們,再苦再難,都能挺過去!”放羊的大爺喊話。
“求雨時告訴老天爺,咱們是向東突擊隊的!” 他扯著嗓子吼過來,還配合地跳一跳腳。
“放心!咱們的脊梁還硬著呢!”四爺回敬他。
四爺踢開一塊石子兒,朝大家喊:“來呀,咱整個喜慶的動靜兒給老天爺聽聽!”
“對!老天爺聽高興了,準下一場透雨!”
人們抖起精神,開始吹打起歡快的調子來,幾面彩旗上下翻飛,剛才還壓抑的求雨隊伍,這會兒踩著鼓點變成了迎親的大隊。
堅韌、勤勞、樂觀的三娘河人的本性,終于使這場求雨變成了某種情緒的宣泄。
此時,身后傳來放羊大爺粗嘎的歌聲,這邊的嗩吶聲也呼應似地,隨著那歌聲翻了幾個跟斗,一直竄到云彩上。
只聽歌聲唱到:
放羊娃
真傷心
龍女兒也放羊
放的是白云
妹像天上的云
哥哥在地上跟
妹哪天動了情
就下雨捎個信
妹哪天動了情
就下雨捎個信
教子橋水庫,七十年代興修,是三娘河地區遠近聞名的水利工程。
據說,歷時三個年頭的萬人大會戰,車輪滾滾、肩挑人抬、紅旗招展、號子震天,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永久的留在三娘河人的記憶中。
此時,求雨的隊伍停在教子橋水庫前,紙扎的三牲便擺在橋頭。
站在橋上放眼望去,偌大的水庫已經底朝天,四周的水泥和石砌的水庫壁上,能清晰地看見一道道水位下降的白色痕跡。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洗禮,庫體已明顯老化了。
教子橋上,求雨的隊伍面向水庫站成一排,江爺和四爺帶頭倒滿了三碗酒,鄭重地把酒倒向水庫中,激蕩的陣風把酒霧送出去好遠,直飄向庫底,空氣中霎時飄動起一縷縷酒香。
“哎!哎!哎!”有人對著水庫高聲呼喊,聲音久久回蕩。
忽聽四爺的嗩吶吹出激昂的勞動號子,青壯年的漢子們跟著號子唱道:
“哎嗨呦啊!”
“大伙兒加把勁哎!”
“哎嗨呦啊!”
“勁兒往一塊使哎!”
“哎嗨呦啊!”
“修個大水庫哎!”
“哎嗨呦啊!”
“旱澇保豐收哎!”
“哎嗨呦啊!”
落日的余暉慈愛地照耀三娘河兩岸,灑滿縱橫交錯的田埂,為遠處有幾個鳥窩的、稀疏的槐樹林涂上金色。
被號子聲驚起的幾只喜鵲,在水庫上飛來飛去。
在這些號子的回聲里,我似乎聽到了父親的聲音!心潮澎湃的我,不由地隨著人們一起吶喊,喊著喊著,我感到,我已經是他們中的一員了。
就在這時,兩輛轎車從東邊駛過來停在橋頭。
前面的車下來的是小方,后面的車下來了兩個地方官員。
小方抹著汗跑到我面前,“龍先生,您、您還好吧?我不放心,就……”
走在前面的戴黑邊眼睛的中年人快步上前與我握手,熱情地說:“呵呵,龍先生吧,您好,我是燕百年,歡迎您到老家來!”
小方在我耳邊輕聲介紹:“龍先生,這位是我們的燕縣長。”
我笑道:“您是父母官,哎呀,失敬失敬。”
在村里當干部的老叔連忙繞到中年官員身后,對那個三十多歲的干部小聲說:“鎮長,縣長怎么來了?”
“看你們都干了啥子呀?龍先生是咱們的貴客,你們差點誤了大事啊。”鎮長小聲埋怨道。
求雨的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面帶惶恐。
燕縣長卻爽朗地大笑起來,拉著我的手:“龍先生是國際專家,但他也不是外人那!”
這時候,四爺撥開眾人,朝縣長一抱拳,目光炯炯不卑不亢地說:“燕縣長,今天的事是我領的頭,不要怪罪別人!”
縣長又拉住四爺的手:“誰說我要怪你們,我應該謝你們才是,嗩吶吹得好!號子喊得帶勁!拜的是正地方!”
人群一陣嘁嘁喳喳的私語,縣長對眾人笑著說下去。
“雖然我們遇到旱災,可是三娘河人在自然災害面前,需要的就是你們的這種精、氣、神!”
“我們確實應該在三娘河祭拜祭拜,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河,大自然不是我們的奴仆,是養育我們的母親!”
“我們也應該在教子橋水庫祭拜祭拜,三十年多前,無數個像龍向東同志那樣的勞動模范帶頭建造了它,它讓我們享了幾十年旱澇保收的清福!”
說著,縣長示意倒酒。
接著,縣長帶領幾名長者高高舉起酒碗,對著三娘河深情地說:“讓我們敬三娘河!敬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龍向東同志!敬教子橋水庫的修建者!”
說著,縣長鄭重地帶領大家三鞠躬。
祭拜完畢,縣長拍了一下橋頭的欄桿,大聲宣布:
“百年一遇的旱災,我知道大家心里苦。但是,我們不應該悲觀,更不應該迷信,今天大家聚到這兒,說明當年老一代三娘河人戰天斗地的精神還在!
請放心!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短期措施能幫助大家度過難關,長期措施能幫助三娘河走出困境,再造生態平衡,為后代子孫創造美好明天!
當前,政府將組織一場高科技的人工造雨,請大家做好準備,幾天后一下雨,馬上組織春耕,政府已經開始送良種和化肥下鄉了,還會幫助農民在旱死的麥田進行補種!”
“下雨?下雨?您不是發寬心丸吧。”江爺嘟囔,白眉毛依然皺皺著。
“老人家,不是寬心丸,是定心丸!提前向你們村公布,是借了龍先生的光哦,正式的通知明天中午才廣播呢!”
我連忙點頭。“還是叫我和和吧,我確實是來三娘河造雨的。”
“和和,好,向東的好娃呀。”四爺唏噓。
人群一片歡聲笑語,求雨的隊伍興沖沖地收工了。
和大家在教子橋頭揮別,我感到造雨的任務更加重大,便連夜趕赴指揮中心。
汽車在寂靜的夜路行駛,天色深藍,遠方有幾顆星星閃動,好像在訴說著三娘河的前世與今生。此時,我已經在空氣里聞到了雨氣。
初到廣東的人喝茶的時候都發現一個動作,很多人在別人給他倒茶的時候,會用手在在茶杯前點兩下,不是很清楚其中含義。其實這是廣東本地形成的一種茶禮,時間已久,沒有確切記載,來源也有很多。
其中一種說法是,當年乾隆微服巡訪到此,小二上茶來,聞茶茶香與眾不同,便親手提壺倒茶,并給身邊的和紳也倒了一杯。和紳大驚,但又不敢聲張,便食指屈握,在桌上點了兩下,代行扣首之禮,以后慢慢流傳。
而發展至今,這一茶禮也不只一種含義:
1、晚輩向長輩:五指并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于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輩之間:食指中指并攏,敲擊桌面,相當于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長輩向晚輩: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于點下頭即可。如特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其實茶禮是心意的一種體現,朋友坐到到一起,喝茶聊天,性情所至,禮不一定要做足,互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