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在直播間透劇諸朝歷史,以及在直播過程中,以下行為正確的是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史劇”與“史觀”
馮天瑜
(一)
約于十多年前,筆者草撰《評時下清宮戲歷史觀》,簡析《雍正王朝》等一批頌揚清代帝王電視劇的史觀偏失:把暴君美飾為愛民仁者,將盡斬同類、厲行文字獄、剿滅公論的陰謀家胤禛褒揚為“得民心者得天下”,扭曲歷史真實,惟此為甚!此類史劇,顯然從《紅樓夢》《儒林外史》《哈姆雷特》《李爾王》《戰爭與和平》等中外文學杰作社會批判的傳統上大開倒車,淪為宣揚專制君主獨裁的御用品,對今人心智毒害匪淺。
(二)
值得注目的是,此后十余年間,同類影視劇一發不可收,對專制帝王頌聲的分貝愈益高昂,可謂震耳欲聾。如電影《英雄》,啟用一流演職人員,將殺人如麻的獨夫民賊秦王盛贊為絕世英雄,連準備前往刺殺的俠士也為其感化,拜服階下,徹底顛覆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大俠形象。此乃史界、文界的一大奇葩也!
令人訝異的是,繼《英雄》之后,一批頌秦的長卷電視劇接踵而至,觀眾應接不暇。時下,央視更匯集一線演員,推出七十八集巨制《大秦賦》,高調贊頌秦始皇,將《史記》等史書,《過秦論》等策論,《阿房宮》等文賦,《孟姜女哭長城》等民間故事所定格的那位絕世暴君、中國歷史上的空前大屠夫、百家爭鳴的斷送者,抬舉到政治高峰、道德圣殿;“天下苦秦久矣”一變而為“天下盼秦若久旱望云霓”,這更是史界、文界的空前創舉。吾輩已見怪不怪,如此種種,無庸多議,現在僅就該劇歷史觀的一個癥結處試作考析,因為如上奇葩之說皆根源于此一史觀。
(三)
《大秦賦》的史論依據,歸結起來是:秦王終身力行東出,掃六合,并天下,是為著解萬民于倒懸?!耙惶煜隆奔热皇翘熳值谝惶柕恼x之舉,成功實行者秦始皇當然便是天字第一號的大英雄。
為辨析上說,我們首先看看,秦王掃六合,是否意在解萬民于倒懸。
遍覽史籍,兼涉考古發掘材料,可以發現秦王雖講過“黔首安寧,不用兵革”一類漂亮話,但他“掃六合,一天下”,非為其他,全然為了做天下共主——超越周天子那樣分權的宗法封建共主,而是掌握全部軍政財文大權的專制集權共主。誠如唐人柳宗元、明清之際王夫之所言,秦皇所為,全然出自一己私欲。為達此目的,可以利用一切、也可以破壞一切。秦王稱帝前后的實踐,是一部奴役七國臣民的血腥歷史。
幾代秦王皆奉行商鞅殘民、弱民、窮民、愚民政策。中國文化本來長于“治民”,乏于“民治”,而秦制之下,民眾更絕無問政權,有的只是服從君令,庶民任君宰割。而濫殺黎民,是秦政的家常便飯,秦將白起一次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此種屠俘之殘暴程度,在世界戰爭史似無第二例),嬴政揮師攻陷趙都邯鄲、魏都大梁、楚都郢,皆行屠城,宮廷、民居洗劫空,貴胄、文物全數移往咸陽。列國稱秦軍為“虎狼之師”決非虛夸。秦王對自國秦人也極端殘忍,除橫征暴斂、敲骨吸髓外,還征調數十萬黔首長年修建阿房宮(后來項羽焚燒此宮,大火延燒數十日,足見其廣大),又幾十年如一日修建驪山陵墓(尚未開掘的始皇陵估計是世界規模最大、藏品最富的帝陵,僅以其附件——秦兵馬俑規制之宏大,便可推想皇陵的偉岸),完工后,為保守陵墓機密,數以萬計的民伕格殺無論。這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
觀諸全部史籍,不見秦王東出解民于倒懸的任何實例,而所見只有尸骨遍野、城垣盡毀。但長劇《大秦賦》一而再,再而三讓嬴政聲情并茂地宣稱,東出、一天下,為的是拯救萬民于水火,還出現楚人投奔秦國的熱烈場景,這種編造實在匪夷所思。
(四)
在統一戰爭過程中,秦始皇、秦二世對自己的文臣武將乃至王族親貴也極度苛酷殘忍,呂不韋、韓非、李斯、蒙恬、羋氏等有大功于秦政者,皆死于非命。秦代開啟諸朝屠戮開國功臣之惡例,這正表明中國專制君主政治是一部絞肉機。而《大秦賦》對此或輕描淡寫,或給絞肉機的操盤手嬴政虛構脈脈溫情(如對呂不韋之死痛心疾首),或百般美化謀臣間的相互殘殺(如把李斯陷害韓非寫成韓非哀亡于李斯懷抱)。統一戰爭中起重要作用的秦廷君臣(包括秦始皇本人)幾乎無一人得到好死,這正是秦政殘暴無情屬性的必然表現。對此類歷史現象,若能如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李爾王》那樣加以鞭笞,則大有歷史教育作用,而《大秦賦》反道而行,竟扭曲歷史實情,為秦廷君臣涂脂抹粉,給暴虐、狡詐的秦政喬裝打扮,為一部鮮血淋漓的絞肉機披掛粉色錦緞,真不知是何用心。
(五)
統一列國,一合天下,是戰國時人的共同愿望。墨子多作其說,孟子有天下“定于一”的名論,韓非子有更明確具體的設計。秦國、秦王是這一歷史大勢的有力踐行者,此點必須肯定。李贄在這一意義上稱嬴政為“千古一帝”,是可以成立的。但一切范疇都不應該絕對化,皆要置于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加以評價?!按笠唤y”亦如此。一般來說,國家大統可以休止兼并征戰,有益于經濟文化的發展,故我們贊同柳宗元《封建論》的言說,肯定秦制的統一措施諸如合六國文字于秦篆,統一度量衡,廢封建、立郡縣等等,此類秦制的歷史貢獻不可低估。這是秦王運用“惡”的杠桿啟動的歷史進步,應予肯定。然而,秦代確立的專制君主集權政治傳延兩千年并不斷強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柄龐大的雙刃劍,積極作用、消極作用皆不可低估。在近古以至近代,消極作用日益昭彰,君主專制集權成為阻礙中國社會近代轉型的重大惰因。故在文明轉型的近現代為君主專制大唱贊歌,把秦始皇抬到德越三皇、功過五帝的位置,讓今人對其頂禮膜拜,是莫大錯誤。
(六)
歷史進步的根本標志,并非在政治的分合治,而在文明的進步,包括生產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觀念形態進步與否。將歷史的正義性簡單歸結為政教是否大統,必陷虛妄。例如,不能說今天列國分立的西歐比橫跨歐亞的大一統俄羅斯落后。大一統的帝俄,長期充當“歐洲警察”,是近代歐洲進步的大障礙。西歐的一些分治的小國,如荷蘭、比利時、瑞士、瑞典、丹麥是現代文明的較高典范,而一統大國俄羅斯至今仍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苦苦掙扎。又如,芬蘭被俄羅斯“統一”時,苦難深重,而擺脫俄國這一民族監獄后,幾十年間即成為先進國家。
以中古史而論,大一統成就了漢唐的昌盛,但大一統也并非社會進步的靈丹妙藥,蒙古統和了亞歐大陸,卻令東亞、中亞、東歐諸文明破壞慘重,而擺脫蒙古可汗的大一統,反而是亞歐諸國的歷史性進步。蒙古征服金、宋,建立版圖宏大的元朝,卻使“造極”于中華的宋代文明發生大倒退。滿洲人再度大一統,然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嚴重破壞明代文明,尤其使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墜入苦難深淵。元、清兩度大一統固然有開疆拓土之功,但造成文明大倒退卻是事實。故對“國家一統”須作具體分析,不可籠統贊揚。
值得注意的是,在冷兵器時代,完成大一統的往往是握有強力的后進人群。史上多次發生后進文明一統天下,其對先進文明的破壞,罄竹難書。以秦王掃六合而論,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廢封建、立郡縣,皆有益于中華文明的進步,應予肯定,然而,較之魏趙齊楚,秦是落后文明,秦滅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野蠻戰勝文明,破壞性極大,漢初賈誼、晁錯等人雄文生動展現了秦統過程中對繁榮的六國經濟文化的毀滅性破壞。從戰國中期到秦統一的百年間,人口銳減至三分之一,邯鄲、大梁、郢都等繁華都市毀滅殆盡,函谷關以東地區的文明至漢代文景之治時期方得恢復??梢娗氐拇笠唤y,于民于國帶來的災難并不低于利益。秦二世而亡,是歷時最短的統一王朝,絕非偶然。
唐人柳宗元肯定秦代的統一之“制”,又批評其暴虐之“政”;明清之際黃宗羲、顧炎武對專制一統之秦制與封建分權之周制,作利弊得失的具體分析,而沒有一味頌秦;近代民主主義者譚嗣同更嚴厲遺責殘暴的秦政,認為近世中國的落后與之直接相關。
回到《大秦賦》所涉時代,秦朝二世而亡,連推行秦制者也以悲劇收場,從商鞅到韓非、李斯、扶蘇、蒙恬,以至于秦始皇本人,皆不得好死,而秦以后兩千多年治亂循環,治與亂皆與秦制有關;至于中國文明現代轉型比西歐、日本較為困難,也與“百代皆行秦政法”有關。既然如此,可以留下一句話:
勸君少頌秦始皇,民治定比君治強。
2021年元旦,馮天瑜識于武昌珞珈山
聽小高老師給你講講,八旗子弟的前世今生
文|高寶寶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滿族人。對于出生于70年代的我來講,可能是因為沒有經歷過它的榮辱變遷,所以對這個民族沒什么太深的情感。
相反,小時候在學校填寫個人資料時,看見自己和別的小朋友填的不一樣,我還總是偷偷把自己的民族也改成漢,可每次都被老師嚴厲地要求改過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感到很郁悶。
直到長大后學了歷史,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民族曾經有過那么輝煌的過往,難免感到驕傲。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八旗子弟”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
滿族人都住在哪?
滿族現有人口1041萬,占全國人口的0.77%,在55個少數民族中名列第三。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黑龍江、吉林和河北等城市和地區。
乾隆年間,有金朝皇族移居臺灣,現已發展為500余戶,總計12000余人。
我覺得他們統計得不完整,居然忘了香港還有一個我!
看看我這小旗袍,還成嗎?
滿族人都經歷了什么?
滿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其祖先可追溯到7000多年的肅慎人,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古老民族。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不咸,即長白山。肅慎人以狩獵游牧為主業,擅騎射,性勇猛。
《竹書紀年?五帝紀》有載:
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早在舜、禹時代,肅慎人便與中原夏商周諸朝建立了往來。
戰國以后,肅慎人改成挹婁。三國后,直接臣屬于中原王朝。
南北朝、隋、唐時期,挹婁的后裔相繼改稱為靺鞨,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
12世紀初,在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起兵反遼,建立金國,并與北宋聯合滅遼。此后,“女真”這一名稱取代了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
13世紀初,蒙古勃興,滅金建立元朝。
元滅明興,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的建州女真人崛起。首領努爾哈赤用了11年時間統一了女真各部,形成了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并于1616年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1626年,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改女真為滿洲,并于1636年改國號為清。
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
早在努爾哈赤在統一各部的過程中,便對狩獵組織“牛錄”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初設黃、紅、藍、白四旗,后又增設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旗,合為八旗。
清代滿族人民基本都生活在八旗制度之下,八旗制度規定,旗內人口不得從事農、工、商各業以某生機。所以從入關之日起,清王朝便開始給八旗兵丁發放餉銀和月米。
旗制的建立,對后金和清王朝的歷史和滿族社會歷史的發展,甚至對統一全中國,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你想知道小高老師我是什么旗嗎?
穿鎧甲的八旗小卒
清朝滅亡后,滿族人都怎么樣了?
辛亥革命使得清廷覆亡,旗營解散,糧餉停發,八旗制度徹底垮臺。八旗子弟從賴餉而食轉向自謀生計,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
在京畿地區,清室貴族、高官后裔中,有些人利用祖產開辦了商鋪。而大多數人是靠出賣房產、珠寶、字畫為生,坐吃山空,也有淪落在街頭打小鼓、賣破爛為生的。
下層滿族人多數當了工人、車夫、手工業者、小商販和公教人員。
此后,在民族歧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大漢族主義者,把滿族入主中原謂之為“異國外族侵略”。為了生存,滿族人紛紛被迫隱匿民族成分,流徙四方。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正式承認滿族作為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之一,恢復了滿族作為少數民族應有的待遇。
之后,一些隱瞞民族身份的滿族人才逐漸恢復了自己的身份。1985年后,全國相繼成立了13個滿族自治縣和400個滿族自治鄉,滿族的自治權利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原來我現在干的,是下層滿族人干的活兒!
辛亥革命后,男人被迫剪掉辮子
滿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嗎?
有。最早的滿族文字創立于16世紀末,是從漢字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失傳已久。
16世紀末,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寫滿語讀音,形成一種新的文字,稱為“老滿文”?;侍珮O時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點,用來區分語音,稱為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
滿文作為一種官方文字,在清代被長期使用,并一度成為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檔案資料,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
清中期以后,滿族民眾基本上使用漢語北方方言,滿語逐漸被放棄。只有旗人內部和旗籍官員,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仍然被要求必須使用滿語。
到20世紀80年代,除了東北個別邊遠地區和新疆的錫伯族少數老人尚能使用滿語外,滿語已經基本失傳。但是,作為曾經廣泛使用的語言,滿語在許多地方的漢語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今天東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漢語中,還保留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匯。
我決定去找老師學習滿文!
滿文
滿族人為什么要改漢姓?
據史料記載,滿族姓氏有600多個,在中國各民族的姓氏中,僅次于漢族。
最初,一個姓氏就是一個家族。后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遷,原來的家族又分化出數個新家族。
滿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圖騰崇拜,后來主要以居住地為氏和以部族為氏兩種。
滿族的姓氏是多音節的,清入關后,隨著民族關系不斷發展,滿族人深受漢族文化習俗的影響。有很多人將滿姓漢語音譯的第一個字作為姓氏的,如瓜爾佳氏以音譯改稱為“關”、“郭”或者“高”,佟佳氏簡稱佟,馬佳氏簡稱馬等等。
也有以意譯改稱的,如紐呼祿氏改為郎(狼),伊爾根覺羅改為趙等等。
對于這種情況,清統治者十分不滿。乾隆年間,政府多次嚴令禁止,但收效甚微。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絕大多數滿族人,特別是貴族,為了隱藏自己的民族身份,免遭漢人的欺壓和迫害,不得不改成漢姓以求自保。
小命兒要緊,誰敢不改!
溥儀的生母——瓜爾佳·幼蘭
滿族姑娘也騎馬?
滿族及其先民長期居住在山林地區,因此非常精于騎射。滿族兒童初生時,即懸弓箭于門前,象征著他未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射手。
長到六、七歲時,即以木制弓箭練習射鵠。再大一點,就騎馬佩箭馳騁山林。
滿族女人執鞭不亞于男子,姑娘出嫁時,弓、箭、鹿皮服是必備之品,婚禮時的天地桌上也要插上弓和箭。
騎馬?我得先把騎自行車學會!
滿族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善騎射
滿族男子為啥要剃半禿頭?
滿族男子的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這樣便于騎射。具有典型滿族特色的“箭袖”,是在窄袖口上接一個半圓形的袖頭,形如馬蹄,俗稱“馬蹄袖”?!榜R蹄袖”平時挽起,冬季打獵或作戰時放下,覆蓋手背以御寒,后來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
滿族女子穿寬大的直筒旗袍,天足,著帶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樣式的花鞋。早期,富人多穿麻布衣服,窮人則穿著用狍鹿皮制成的衣服。后來,貴族富人穿綢緞,平民則著布衣。
滿族男子習慣穿著的坎肩沿用至今,而女子旗袍雖歷經演變,但大體仍保留著最初的樣式,并已成為我國傳統女裝的代表。
滿族男子的頭發自頭頂前半部全部剃掉,為的是狩獵時不被頭發遮住視線。而后半部則留起,束辮垂于腦后。
清入關后,政府強行在全國推廣,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各族的共同發式。
滿族女子的發式,婚前是在腦后編一根或兩根辮子?;楹笤陬^頂盤髻,有架子頭、兩把頭等樣式。
原來,沒有更丑只有最丑的半禿頭是這么來的!
滿族男子發式的變遷
滿族女子的花鞋
我為啥那么愛吃粘豆包?
滿族食品也極富特色,歷來有“滿點漢菜”之說。最能代表滿、漢族飲食文化交融的莫過于“滿漢全席”。其菜肴選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在清乾隆時期就已成型,已經流傳了200余年。
滿族民間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喜歡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粘豆包),過節時吃餃子。陰歷除夕,晚飯一定不會少了滿族獨有的風味食品白煮豬肉和炙豬肉等。今天中國北方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如“薩其馬”等,均與滿族飲食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
我終于知道我為啥那么愛吃粘豆包了!
粘豆包
你見過跳大神的嗎?
滿族曾信仰薩滿教?!八_滿”是通古斯語,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師。
清王朝初期,皇宮里的薩滿多由熟悉愛新覺羅氏族方言而又聰明伶俐的女人擔任,稱薩滿太太。她們專管皇帝舉行各種神典,口誦滿語祭神。
民間薩滿分兩種,一種是跳神的薩滿,為人治病、問卜、求神驅鬼。另一種是負責祭祀先祖的薩滿。滿族人的傳統是“信巫不信醫”,有病先請薩滿跳神,無效才請醫生診治。
薩滿祈禱跳神時,頭戴尖帽,綴五色紙條,下垂蔽面,外懸小鏡,身穿長布裙,腰系銅鈴,擊鼓而舞,口中念念有詞?;蝌屔袼凸恚蚱蚯筘S收,或贊頌祖先的功德。
這個,我見過!
做法的巫師
曹雪芹是滿族人?
滿族文化的發展,還突出表現在滿族用漢文著書立說方面。著名詞家納蘭性德所著《飲水詞集》和《側帽集》,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正白旗包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以封建貴族家庭生活為背景,廣泛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現實,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將中國古典小說創作藝術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真是太為曹雪芹驕傲啦!
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
滿族人為什么不吃狗肉、喜愛烏鴉?
傳說,滿族的祖先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時,躲進了一片蘆蕩。李放了一把火,頓時大火蔓延。追兵以為努爾哈赤被活活燒死了,但其實努爾哈赤只是被煙熏暈了。當火勢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時,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一只黃狗跳到水里,用水將自己打濕,然后把努爾哈赤身邊的野草壓倒,使火燒不到他的身上。黃狗就這樣救了努爾哈赤一命,但它自己卻累死了。
后來,當明兵前來搜索時,一群烏鴉鋪天蓋地落在努爾哈赤的身上,明兵以為努爾哈赤已死無疑,烏鴉在叼啄尸體,于是便撤兵回朝。
醒來后的努爾哈赤始終不忘義犬和烏鴉搭救之恩,告誡后世子孫,永遠不得傷害狗和烏鴉。這個習俗一直被滿族人世代相傳,沿用至今。
直到現在,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還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木桿子上面有一個斗,里面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用來喂烏鴉。
故事不一定真實,但對過去以狩獵為生的滿族人來說,狗是他們的左膀右臂,他們出獵時要依賴狗為向導,跟蹤追捕野獸。一只好的獵犬,不但能尋蹤報訊,而且還能直接捕獲獵物,所以深得滿族人的喜愛。有些姑娘出嫁時,甚至還會把狗作為陪嫁。
嗯,我愛所有小狗!
努爾哈赤與義犬
我的祖先,從白山黑水中走來。無數的刀風劍雨,造就了他們勤勞勇敢、淳樸樂觀、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并且世代相傳。
千百年來,滿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沉淀與燦爛多姿的文化底蘊,伴隨著時代的車輪,“轟隆隆”走到了今天。
愿她能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向無限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
高寶寶
15歲寫小說
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
20年中文教育經驗
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
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微信公眾號: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