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作為2019年9月6日第148期眾測計劃測評作品,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推遲了測評放出的日期
本作的泥潭評分高達2.5,力挫2.6分的英白拉多羅馬,基本確保問鼎了NGA年度游戲金酸梅獎。且steam好評率僅為29%,也是steam所售賣游戲中接近墊底的作品。差評的來源大多集中于:換皮游戲不知進取、比土豆還爛的服務器、買游戲送BUG、球員腳步灌鉛變成老太太斗舞、氪金太赤果果等等。本期測評將更多從游戲本身去聊一下玩法、游戲素質和優缺點
?
快速了解NBA2K20
NBA2K20是由Visual Concepts開發,2K games發行的 老虎機抽獎 NBA模擬游戲,在這部作品中玩家可以領略NBA&WNBA的快速比賽、賽季比賽,或者建立屬于自己的球隊、聯盟,或者體驗自創的球員生涯和經理生活。這是一款圍繞著NBA比賽,但是不僅僅是NBA比賽的全方面的“NBA模擬器”游戲
來自官方的介紹:
經過長時間發展進化,《NBA 2K》系列儼然已成為超越籃球模擬游戲的存在?!禢BA 2K20》不但擁有頂級的圖像畫面與游戲性、還擁有創新的游戲模式和無與倫比的球員操縱及自定義,重新定義了體育游戲的全新可能。此外,本作還擁有巨大的開放世界街區,如同全新上線的社交平臺。玩家和球友們齊聚于此,幫助籃球文化再下一程。
[發行時間]
古(90年以前) 舊(90-00) 近(00-10) 現(10-18)
新(19-)
*于2019年9月5日發行于steam平臺
[游戲類型]
體育 籃球 模擬 多人 內購平臺
*實際上steam標簽里還有黑色幽默、反烏托邦和可愛--
[游戲價格]
Fantasy girl 圣女戰棋 血污夜之儀式 賽博朋克2077 八方旅人
*原價從普通版到豪華版分別為199到469,主要差別在于附帶的VC幣的多少,現在秋季促銷期間全場五折
[性價比]
全款購入 打折購入 平平無奇 能退就退 白送也虧
*如果擁有2K19或者2K18,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更新的球隊&球員數據包
[玩家群體]
兒童 所有人 休閑玩家 硬核大佬 掛逼
*休閑玩家可以無腦擋拆,硬核大佬也可以憑借雙搖桿玩出各種騷操作
[配置需求]
土豆 神州 IBM 外星人 天河一號
*盡管是5年前的引擎,5年前的畫面,但是同樣也只需要5年前的配置即可流暢運行
[游戲性]
學徒 助手 工匠 專家 大師
*雖然2k躺著掙錢沒錯,但這已經是市面上最好的NBA模擬器,包括戰術模擬和技術動作模擬,和真實NBA還是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比賽本身的操作從入門到精通也需要一定的學習門檻
[難度]
俄羅斯方塊 刺客信條 超級瑪麗 黑暗之魂 只狼
*個人的體驗是進攻容易防守困難
[時長]
超短(1小時) 短(1天) 中等(1周) 長(1月) 無窮無盡
*體驗一下各個模式大約需要一周,重度愛好者可以(也只能)玩到2K21出品
[劇情]
科比的兒子 小時代 神奇女俠 蝙蝠俠 冰與火之歌
*這一代的MC劇情還行,就是太短了
[畫面]
馬賽克 小雞吃米圖 百鳥朝鳳圖 富春山居圖 蒙娜麗莎
*以9012年的畫面標準來看本作的3D建模水準是處于中等偏下的
[音樂]
雞你太美 青春修煉手冊 告白氣球 以父之名 月光曲
*BGM的街頭音樂代入感還是很不錯
[其他]
多人游戲 單人游戲 持續更新 社區支持 創意工坊
*無論是本地還是在線,多人游戲承載了很大一部分游戲樂趣
NBA2K20玩法解說與MC模式演示
*下文的解說視頻對NBA2K20的各個玩法進行了簡單介紹,同時進行了一段MC模式的演示(從聯合試訓結束到進入NBA)
玩法解說
游戲的基本玩法
?
NBA2K20是一個圍繞著當前NBA賽季為核心進行的游戲,在這款游戲中,你可以選擇快速比賽(包括NBA、WNBA、今日賽事、賽季等模式)、傳奇隊伍(即MT模式,自建一個球隊進行PVP或者PVE比賽)、傳奇生涯(即MC模式,自建一個球員,從大學開始一直到進入NBA,經歷游戲設定的劇情,通過比賽和訓練累積經驗訓練技能,最終成為NBA龍傲天的故事)、傳奇聯盟(主要包含了傳奇經理和自定義聯盟玩法)
?
這么多內容看起來可能讓玩家覺得亂花漸欲迷人眼,其實總結下來就是兩條:NBA比賽、NBA比賽的臺前幕后(包括相關的經理、教練組、球探、贊助商、經紀人等)
NBA比賽本身而言,2K系列經過多年的迭代更新,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完善的系統,除了進攻的XYAB對應著投射傳球高調擊地,防守的XYAB對應著搶斷蓋帽換人造犯規這些基本操作,4個肩鍵也都綁定了背打、包夾、加速、定位傳球這些“進階操作”
?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LB的呼叫戰術,遇事不決叫擋拆嘛(我最常用的就是擋拆和交叉掩護,分別適合有強力大個子和強力射手的陣容),如果覺得按了LB再選戰術感覺拖沓不流暢,長按LB則自動啟動擋拆
?
此外也可以在暫停時對球隊戰術進行布置,值得一提的是2K20對NBA各個球隊的戰術有相當契合現實的設計,比如勇士就可以布置經典的庫里45度假擋拆然后繞到底角借掩護投3分的經典戰術
?
以默認的快速比賽:猛龍VS勇士而言,KT沒有受傷,勇士的戰斗力也相當可以
2K20的投籃有綠光設置,無干擾下投出綠光球有大幅加成,基本是十拿九穩。而干擾主要在于防守球員在你身前的位置和距離的遠近
在2K20中,除了通過左搖桿控制的方向,XYAB和4個肩鍵在進攻和防守時的各種功能操作,還存在著很多基于右搖桿的高階操作,比如上推右搖桿是打板,下推是勾手(需要先背身),運球時往非慣用手右后方推是歐洲步(比如右手運球就是左下方,可以雙擊X快速完成歐洲步上籃),運球過程中后推+投籃則可以完成后撤步投籃(如果是哈登,那么可以后撤兩步,相當真實),還有相對復雜的背后運球則是按住加速鍵左搖桿向非運球手斜前方推住同時右搖桿向非運球手斜后方一撥即可做出,可以看到對于2K20,籃球的各種操作如同“出招表”一樣的被詳細的分配到按鍵操作中,從入門玩家(遇事不決叫擋拆)到高端玩家(右搖桿crossover后撤步交叉步玩出了花)都有可行的游戲方式和操作樂趣
除了在下文中詳細介紹的3個氪金模式和快速比賽,游戲內容主要包括經理模式和2KTV
?
2KTV就是在線看片,目前有12集,國內網絡看大概率會卡(開了加速器也無濟于事)
?
經理模式似乎功能很強大,然而實際上建模粗糙,對話選項簡單無腦
?
初始需要選一個球隊(好的金主爸爸),主要差別在于看中錢的多賣票和賣人換錢,看中成績的砸錢出成績
?
2K20相對于19,經理模式增加了行動點設置和天賦樹系統,每個行動點可以執行一項操作(舔老板、舔財務、舔球星),而每項操作會獲得經驗值,獲得足夠的經驗值以后可以升級天賦(最有用就是獲得更多的天賦點:影分身術,一天之內舔全隊!)
?
泡球員可以漲士氣也是很神奇的設定(泡席夢思不是要詹娜來干的活么)
?
當然了最終還是要球場說話,前面牛皮吹的再響各種承諾,最后還是要依靠贏球來兌現。經理模式總的來說做的相當粗糙,想玩NBA模擬經營估計是要大失所望,唯一的優勢在于因為沒有氪金途徑,所以不需要強行聯網就可以玩
三大氪金模式:MT&ML&MC
除了愛好網戰或者有好基友可以經常對戰的朋友,2K系列對于重復游玩主要的生命力就是在于3個自定義系列,大約是MC>MT>ML
這幾個模式由于都是在線存檔(都涉及到虛擬貨幣VC)所以必須強制聯機,在國內而言必須要加速器才可以穩定連接服務器,我用的騰訊加速器,總體而言連上以后網絡還是比較穩定的,較少出現卡頓或者掉線的情況
ML是自定義一個聯盟規則(比如沒有奢侈稅)來創建聯盟,至少需要2名玩家才能開始游戲,亮點在于你可以邀請在線的好友來一起游玩,當然了這個模式的討論度和參與度都很低
?
?
MT是很簡單粗糙的氪金模式,初始贈一個卡包(22張卡),包含一個封面球星
?
一張升級卡(把封面球星升級為plus版)、一些球隊或者球場設施以及10多個70多評分的雜魚
那么有人可能要問了,說好的dream team,老司機帶著一幫阿貓阿狗,二號球星是JJ雷迪克這哪里dream了?
?
別急,想要dream起來,充值卡歡迎你
?
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肝,無論是簽到、每日任務還是比賽都有一定的獎勵,只是和鈔能力比起來球隊建設的效率就是天上地下了
?
MC模式是這3個模式中我相對最喜歡的,因為有不少的劇情可以看,作為平時只是對比賽有一定了解的籃球愛好者,看一些NBA幕后故事(大學球員的生活,與經紀人的基礎,進入聯盟的流程等等)還是蠻有趣的
?
?
?
MC的第一步是捏人,捏人和經理的捏人一樣都可以用攝像頭選取自己的臉,選擇自己喜歡的球員位置、球員類型(決定了數值和數值上限)、體格特點(體力力量速度這些)
?
2K20的MC模式講述了一個大齡新秀因為為隊友出頭(隊友ACL十字韌帶拉傷被球隊和學校拋棄)退賽關鍵比賽+退學,然后從谷底(NBA預計螺旋)逆襲的故事,其中經歷了和隊友、前教練、前顧問、經紀人的種種恩怨糾結
?
?
也有著和倫納德、哈登、詹姆斯等球員發生交集的小故事(詹姆斯捏得還不錯)
?
雖然這種underdog逆襲的故事非常的老套,游戲劇情發展也相當主旋律,但不得不說作為一個“普通人”一步步進入NBA世界還是蠻有代入感的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大學比賽、選拔賽、試訓、聯合試訓、選秀、夏季賽、正式賽季這些環節,而播片過程也基本到正式賽季為止了(后續的播片只會在重要情節出現)
?
比賽或者訓練結束都會獲得一些屬性或者能力的增強、徽章進度和VC幣
?
徽章是能力值之外的被動技能,比如傳球增加隊友命中率(納什之手?)
?
VC幣可以升級屬性,屬性升級的點數決定于比賽過程中的累積(初始就有310點,然后每級6點),這個基本上如果不氪VC幣是肯定不夠用的
而根據賽場表現(助攻進球籃板二次助攻拉開空間這些加分,防守瓦解糟糕的投籃選擇失誤犯規這些減分)則會不斷改變賽程評價,這些評價也對于VC幣的獲得由輕微的影響(但是并不能改變劇情,劇情走向是預定好的)
在劇情過程中存在著少量抉擇,基本上就是簽一個小合同(獲得少量VC幣)和增加屬性(專注于訓練)的差異
?
劇情模式中大量拍攝的外景實景還是減弱了2K相對較弱的建模水平帶來的出戲感
?
而隨著劇情我們的主角也經歷著從無人問津的谷底一路向上爬的逆襲過程
在樸茨茅斯選拔賽中,我因為創建的是控衛,對位莫蘭特,這小伙是真的厲害,身體技術都碾壓我,而同隊的巴雷特是個個人主義者,拿球就是我-球-框,相當蛋疼
?
在聯合試訓中就是QTE環節,基本上你建立人物的類型決定了表現的上限所以也不需要太糾結
可惜的是選秀環節前面鋪墊了很多,最后草草一筆帶過,感覺有點沒有存在感
?
在正式進入NBA賽季以后,則是根據賽季日程來安排訓練或者參加正式比賽,后面就開始了無盡的練級過程
NBA2K20的優點與不足
對NBA臺前幕后細節的了解
NBA2K20不僅是一款籃球比賽游戲,而是涉及到了NBA整個聯盟的點點滴滴,你可以通過ML模式了解聯盟的規則和運作方式,通過經理模式了解經理大致的日常(雖然沒有什么游戲性可言),通過MC模式了解NBA的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與幕后的故事,通過MT模式組建夢之隊,完成關公戰秦瓊的史詩對決。不得不說,2K20在玩法豐富性和體量上還是非常足夠的。
與NBA現實的契合感
包括各個球隊陣容、球員狀態的變化,包括MC劇情中你可以遇到莫蘭特巴雷特這些當紅新秀,老漢已經成為了湖人球員等等~這些是相對于19的優勢(可能是廢話)
圍繞著籃球賽的多樣玩法
在2K20中,無論是對于籃球的基本操作,還是后撤步歐洲步這些進階操作,都可以利用雙搖桿流暢的完成,從球員的個人技術(威少的雷霆反擊、詹姆斯的強硬突破、庫里的不講理三分和哈登的雙撤步等等)到球隊的復雜戰術(從勇士的庫里無球戰術到掘金的高位策應到雄鹿的動態進攻)都對于真實NBA有著很好的還原程度
保守Or懈怠的換皮式新作
NBA2K20被人詬病最多的一點在于相對于19變化太少(甚至剛出的時候進程還是2K19的字樣,就連換皮都換的這么不走心),其實作為一個成熟的系列,這種引擎模組全部套用,從18到20基本沒什么變化確實是不思進取躺著賺錢的典范,但游戲也并非毫無改進,只是改進的效果一言難盡,多半轉化為了差評
比如:動作引擎升級
官方的預期:拿起《NBA2K20》后,你會立即感受到腳步落地、動量建模和動作風格變化都獲得了巨大提升。
玩家的體驗:雙腳灌鉛,老太太斗舞!
比如:運控球升級
官方的預期:動作系統升級中的另一大要點是招牌運球風格,以準確展現聯盟中的大量動作風格。我們添加了各種新概念,例如各種停止動作——急停/急轉、遲疑步、轉身等。
玩家的感受:突破更難了,完全是用身體在擠,球員之間“摩擦力”太強了
比如:閱讀和防守升級
官方的預期:防守持球者時,防守方將看到持球者身下出現的小箭頭,表明其傾斜的方向或嘗試突破的方向。根據防守者能力的不同,箭頭將在不同時機顯示,較弱和較強防守者的反應時間同樣有所不同。準確預判持球者的動作并阻斷其進攻會產生可預見的良好結果,例如阻延運球者、迫使運球者收球,或造成其運球失誤。
玩家的感受:伸手就是犯規我玩NM啊,搶斷這個鍵是不是廢了
比如:AI的升級
官方的預期:我們游戲中的AI在體育游戲中堪稱最佳,對此我們非常自豪。而《NBA 2K20》還在繼續探索AI的極限頂峰。
玩家的感受:MC模式我能力全99都帶不動隊友,隊友的AI太智障了
免費內容唯唯諾諾,氪金內容重拳出擊
對于快速比賽、經理模式這些與氪金無關的內容,可謂幾年沒變化好不上心,而對于MCMT等模式中的開包抽卡勛章等等氪金相關的游戲體驗倒是可以看得出來一年不同一年,這種對于游戲內購內容一年一個
騙氪
新花樣,而對于游戲素質本身3年了還是老皇糧,加上游戲剛出時各種匆忙的趕工痕跡、層出不窮的BUG和糟糕的服務器質量,所以也造就了2K20史詩級的口碑崩盤
其實游戲本身沒有評分體現的那么差
總結:長篇肥皂劇缺乏亮點但可以接受的續集
2K20作為年貨系列,類似FIFA、足球經理、寶可夢這些,不僅僅是作為一款游戲,也成為了籃球愛好者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業界毫無競爭壓力,2K混吃等死的樣子并不好看。相對于19而言20雖然有改變但是缺乏明顯的提升感,游戲的評價相當慘淡。但是作為NBA模擬器和籃球游戲本身而言,本作還是值得愛好者入手
畢竟也沒有別的選擇
,2K系列就如同一個長篇肥皂劇,雖然缺乏亮點,但作為籃球愛好者總歸還是看的下去
在這里我要借用清蒸鱸魚對寶可夢測評的標題表達一下對于這個系列的寄語:我希望它的下一作會更好
總體評價
+對于傳控球和防守環節的改進
+對于無球戰術的豐富和AI的設定
+相當全面的NBA模擬器
+從球員個人技術到球隊戰術都可以完美再現的籃球游戲
+還不錯的MC劇情
-從2K18以來的不思進取、缺乏變化
-簡單直白的騙氪取向
-停留在5年前的建模
-新運球機制的失真感
-糟糕的服務器、大量的BUG
文/haKuRyu
最近《NBA 2K22》在杉果開啟了新史低 31 元折扣。
按北京的物價算,31 元也就是一頓豪華版午飯而已。但我還是不想買《2K22》,非常非常不想,因為我就是不想給這個游戲花錢……這是對我錢包的情感傷害。
我最早接觸這個系列是 PSP 上的《2K10》,那會我還是個青澀的初中生,英文水平也不好,只能硬啃生肉。當時我喜歡菲尼克斯太陽隊,而《2K10》居然能把太陽隊的靈動飄逸還原個七七八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來我不看 NBA 了,心頭好也從 PSP 變成了 PSV,但《2K10》我一直沒有刪掉,偶爾還會掏出機器用太陽打兩把快速。再看看今天的《2K22》……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所以,《NBA 2K》系列究竟怎么了?為什么它能從中國籃球粉絲的單機游戲啟蒙作,變成現在這副人人喊打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探尋了《NBA 2K》系列的歷史,并將其整理成專欄供各位閱讀。
>>>誕生:PS2 時代的世嘉雄心
與各位想象的不同,《NBA 2K》系列并不是 2K 這家公司創建的,它的開發商名叫 Visual Concepts(視覺概念)。視覺概念很喜歡拿著授權開發游戲,做過《麥登橄欖球》和《美國棒球職業聯盟》等一系列體育游戲。
不過在 90 年代中期,EA Sports 的《NBA Live》系列借著喬丹時代的東風,靠強大的畫面水平和真實度坐穩了體育模擬游戲的頭把交椅。與 EA 這樣的怪物相比,視覺概念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不過視覺概念仍然打算挑戰 EA:1997 年,PS1 平臺的《NBA 快攻 98》發售。
這款游戲充分利用了 PS1 的機能,可惜玩法太過粗糙,完全打不過強大的《NBA Live 98》。就在視覺概念準備放棄挑戰 EA 的時候,《NBA 快攻 98》的發行商之一世嘉嗅到了商機。
當時世嘉正在籌劃新主機 Dreamcast(DC),為此世嘉已經傾注了數百億日元。好馬配好鞍,世嘉大手一揮收購了視覺概念,為 DC 開發先進的獨占游戲。
1998 年底,初代《NBA 2K》正式發售。這款游戲擁有逼真的物理引擎、準確的運動軌跡和豐富的自定義選項,畫面全方位吊打《NBA Live 99》。初代《2K》以一己之力拔高了整個行業對體育游戲的標準,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游戲。
不過,真正打響名聲的還是 2000 年的《NBA 2K1》:《2K1》加入了街頭籃球模式,還利用 DC 的撥號上網功能開發了在線對戰。同年對手《NBA Live 2000》徹底開擺,PS2 版畫質甚至和 PS1 版差不多,這就顯得 DC 獨占的《2K1》更加優秀了。
可惜好景不長,DC 平臺最終在主機大戰中徹底失敗,而《2K》系列也只能放棄獨占,開始登陸其他平臺。
后來世嘉為《2K》爭取到了美國 ESPN 電視臺的授權,游戲也更名為《ESPN NBA》,還加入了讓自定義角色參與聯賽的 24/7 模式。然而穩步前進的《2K》依然干不過連年擺爛的《NBA Live》,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
世嘉本來就因為 DC 主機的失敗而虧到爆炸,還要額外為 ESPN 的授權掏錢……多重壓力之下,世嘉最終還是決定把《2K》系列和視覺概念工作室賣掉,給自己的北美分部來一個體面的“死刑”。
最終接手這個 IP 的,正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 Take-Two Interactive。
>>>發展:中國玩家們的單機啟蒙
T2 是一家善于市場營銷的公司。他們將《ESPN NBA》系列的名字又改回了《NBA 2K》,還將收購來的世嘉發行部門改名 2K Sports,儼然一副要打造體育王朝的專業模樣。
更重要的是,T2 比世嘉更熟悉美國市場,知道能在美國市場賣爆的游戲必須擁有出色的畫質……而視覺概念最擅長的就是畫質。
2006 年第七代家用主機 Xbox 360 和 PS3 先后問世,而《NBA 2K7》成為了最早登陸次世代主機的游戲之一。游戲的畫面全面進化,動作更逼真,模型更精致,甚至可以用晃手柄的方式罰球,贏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不過嚴格意義上說,《2K7》的玩法其實沒什么進步,優秀的畫質掩蓋了游戲的 AI 和平衡性問題。續作《2K8》并沒有改進這些缺點,所以也只落了個反響平平的結局。
后來的《2K9》其實也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非是一些小修小補,以及所謂的“更逼真的汗水”。但《2K9》選擇了登陸 PC,騰訊也取得了《2KOL》的獨家代理權,巧合的是對手《NBA Live 09》剛好在這一年開始放棄 PC 平臺……由此,國內玩家們第一次接觸到了籃球模擬游戲,而《2K9》也成為了許多人的單機游戲啟蒙作品。
翌年的《2K10》加入了新的 MyPlayer 模式,允許玩家用自定義球員體驗整個職業生涯,甚至連訓練都需要玩家手動完成。這個玩法受到了玩家們的普遍好評,也成為了《2K》系列的常駐模式。
就在《2K》系列穩步發展的同時,隔壁的《NBA Live》系列卻把自己給活生生地玩死了。
當時的 EA Sports 打算給自己來一次“品牌升級”,不僅要把游戲更名為《NBA Elite 11》,還打算用上全新的技術手段,還要確保在手機端同步發售。然而這步子邁得太大,年貨游戲工期又實在太緊,導致游戲臨近發布時出現了著名的“拜納姆耶穌”BUG,《NBA Elite 11》最終只能取消,連著未來兩年一起都寄了。
這下 2K Sports 樂開了花,趕緊“趁熱打鐵”開始搶占友商市場。
這一時期,《2K》系列陸續加入了很多被玩家們稱贊的內容。《2K11》加入了歷史球隊,將巔峰時期的公牛、湖人和凱爾特人整個搬到了游戲里,封面更是請出了傳奇球星喬丹;《2K12》加入了帶劇情的 MyCareer 模式,讓游戲多了幾分角色扮演的味道;《2K13》則加入了 MyTeam 模式,還請到了著名歌手 Jay-Z 譜曲,可謂是熱度滿滿。
總得來說,這一時期的《2K》系列正在穩步前進,而對手《NBA Live》的翻車更是讓《2K》成為了市面上唯一的體育模擬游戲,可謂是時也運也。
>>>壯大: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2013 年,沉寂了許久的 EA Sports 終于發力,為我們帶來了斷更許久的《NBA Live 14》。然而,EA 的對手已經今非昔比了。
這一年,索尼和微軟共同發布了第八代家用主機 PS4 與 Xbox One,而《2K》自然還是第一批吃到次世代紅利的人之一。《2K14》擁有大幅進步的次世代畫面和逼真的物理引擎,在熱火奪冠的詹姆斯更是成為封面球星,在游戲里單打、突破、中投、三分無所不能。
我在電玩店里的慘痛回憶,就是玩《2K14》的時候根本防不了同學的詹姆斯,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一個擋拆+加速過了我的中鋒,然后直接起跳隔扣我的內線隊員……
《2K14》還大幅簡化了游戲的操作,讓新人上手更方便,也強化了游戲的對抗性。雖說老玩家必須重新適應游戲,但在畫質和引擎的大幅進步后,市面上自然也不會有太多批評的聲音。
《2K15》到《2K18》其實沒有太多能介紹的,無非是在《2K14》的基礎上帶來更多的玩法和模式,例如讓玩家體驗宏觀俱樂部運營的 MyLeague 模式,以及能讓許多玩家一起社交的廣場玩法。這些玩法確實吸引了不少粉絲,也推動著系列的穩步前進。
這個時期的《NBA Live》系列則已經徹底失敗,不僅畫質還停留在 PS3 末期的水平,曾經引以為傲的玩法也輸給了《2K》,甚至在安卓和 iOS 市場上也完全跟不上對手的步伐,屬于是全線崩盤。
《NBA Live》系列的最后一作停在了《NBA Live 19》,此后 EA Sports 不再有續作開發計劃,《2K》在這場跨越 20 年的戰爭中勝出了。
然而,屠龍少年或許注定成為惡龍。
《2K18》的媒體口碑不錯,但用戶口碑全線崩盤,就是因為引入了用虛擬貨幣 VC 開包抽卡的氪金機制??赡?2K 還嫌被罵得不夠狠,索性在《2K19》里直接把“打錢”兩個字寫在了臉上,將微交易系統推到了游戲的主要地位。
說實話,玩家們并不介意給自己喜歡的游戲充錢,更不介意購買一些屬性離譜的高人氣球員。但是 2K 為了掙更多的錢,直接在《2K19》將屬性不好的球員做成沒法用的垃圾,還將強力球員放在卡包里讓你抽……這樣的行為,只會收獲玩家的憤怒,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公司高層對游戲未來方向的誤判。
果不其然,《2K20》一經發售就徹底翻車。宣傳期間吹上天的女籃其實只能在快速模式里玩,首發以后游戲里遍地都是 BUG 和優化問題,Switch 版更是直接開擺。游戲的 M 站用戶均分只有 1.6 分,創下了歷史最低記錄。
事實證明,一個市場還是需要有競爭的,不然吃虧的注定是消費者。
>>>現代:連媒體都不給面子了
所有人都盼望著《2K》能夠端正態度,但《2K》就是能屢屢刷新你的認知。
2020 年末,第九代家用機 PS5 與 Xbox Series 陸續發售,而《2K21》也再次搭上了次世代的東風……個屁。這次連一向“高情商”的媒體都不想給好評了,M 站的 Xbox One 版直接只有 67 分,一躍成為《2K》歷史上媒體評分最低的游戲。
為了紀念 2020 年意外去世的科比,《2K21》將當年的高級版捆綁包定名為《曼巴永恒版》。在國區售價高達 489 元的情況下,這個捆綁包里卻只是多了一堆虛擬貨幣和一套毫無誠意的科比紀念品而已,連一張科比的球員卡都不舍得給。
說實話,和《2K21 曼巴永恒版》相比,NBA 貼吧流行的直升機地獄笑話都是小兒科。
時間來到 2022 年中旬,《2K22》似乎也沒有太多令人欣喜的變化。過去十幾年間積累的口碑已經被消耗殆盡,玩家們的熱情則一次又一次地被消耗。很難想象 2K 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成這樣的,具體事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
作為一名玩家,其實我也不指望 2K 能回到 10 年前的樣子,畢竟那個年代還是有一些濾鏡的,這個行業總是要向前看。我只希望未來 2K 和視覺概念能多尊重一些玩家的意見,最起碼要認認真真做一個畫質夠好的次世代版,維持住自己的一流畫面和技術力。但愿如此吧,但愿。
我真的不想買《2K22》,但是我別無選擇,因為……《2K22》已經在杉果降到 31 元了。